书接上回
前文概要
只有通过从市场和客户等宏观角度重新解读和定义的基础数据,以及加以多个维度交叉验证所形成的数据之网才能对于商业决策,产生真正的有积极作用的洞见。然而对于很多大型组织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而言,他们真的能够获得其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吗?先让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思想试验。
空地上的奶牛
一个农民总是担心自己的奶牛会走丢。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那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于是问题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空地上的奶牛最初被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自己的奶牛在哪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的。
大组织之殇
大公司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或多或少都处于农民(奶牛主人)的位置,他们对于第一线情况,信息和知识的掌握,依赖于处于中间的送奶工(中层和基层)和黑白相间的纸(绩效指标和管理报告)。对于领导来说,相信是使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成为知识的关键,而不一定是这个信息真正的位置。中间人加上标识物互相关联和印证就形成了知识的基础。但是中层或多或少因为自身利益的关系会一定程度上歪曲其所传递的信息,这一点在小时候学的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当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就不再这里赘述了。关键是你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谁?举一个司空见惯而且非常普遍的例子,著名的消费品公司这两年经历的情况不是库存不足,紧急订单满天飞,就是库存过高,呆滞库存占用公司大量流动资金,只能做低价打折处理。企业自上而下做了无数次头脑风暴和精益,六西格玛改善,最终得出的结论无非就是需求计划不准,而且公司自上而下对这点也深信不疑,只有做计划的同志叫苦不迭。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领导层看到的绩效指标(黑白相间的纸)预测准确度的确很低MAPE3只有20%,MAPE1也只有40%,当你问大多数的中层和基层人员是不是需求计划做得不准,他们也频频点头,因为这个不是考核他们的绩效指标(利益不相关)。最终在领导层脑海中形成的一个的观念就是,现在诸多的运营上的问题都是因为预测不准造成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奶牛并不在空地上,你认为它在空地上,就此为基础制定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事倍功半。这就是大组织之殇,常常以为奶牛在空地上,然而实际上并不在空地上。
别人家的朋友圈
而且,冷静下来想一想,对于大多数的市场,都不是一家公司在垄断经营。换言之,每家公司都会面临预测不准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存在而且真的是万恶之源的话),那么为什么总有些企业活得滋润,总有些企业过得凄惨,那又作何解释呢?这就好像看别人家的朋友圈都是各种各样的好,各种各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