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与人性妥协共存
经常有人问我,供应链难做在什么地方?这的确是一个很难量化回答的问题,在此只能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做供应链的难度相当于劝说一个老烟枪戒烟那样难。抽烟其实是可以作为管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的,对于抽烟的管理应该是管理制度与人性妥协共存的一个经典案例。大多数的公司,特别是工厂,都会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给抽烟的人士抽烟,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公司会专门给喜欢上班上网的同事开一个网吧。殊不知,上班抽烟和上班上网其本质都是利用公司的资源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什么前者会受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庇护呢?其中缘由很多,比如,特别是工厂,有人会说这是效仿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策略,避免有人偷偷摸摸抽烟乱扔烟头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更有人会说,在抽烟处沟通以及抽烟形成的小圈子可以产生比一般会议更加高效的团队沟通和协作效率。如果真的是这样,是不是应该在公司层面成立很多同事间的共同兴趣小组从而代替团建的作用。说到底,这些都是托词,当你无法忽略一件事物存在的时候,你反而会制造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理由来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这是人性的特征之一。人性的另外一个特征是,人永远是短视的,对于当下快活的敏感程度永远高于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因为未来总是不确定的。
理性悲观还是盲目乐观
当下能够完成订单是第一要务,谁还会管当初预测是否准确;当下采购单价下降才是最重要的,谁还会管以后高MOQ带来的呆滞库存问题;当下库存下降才是王道,因为马上要年底关账了,谁还会管以后可能会缺货;等等如此,不绝如缕;类似当下的好处会立马会反映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上,至于以后的坏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也难怪大部分人都不会在乎以后是否会洪水滔天。如果能够百分之百确定不戒烟一定得肺癌,那抽烟的人肯定马上戒烟。不健身肯定早死或者嫁不出去也会有人马上行动。一切的症结就在于当下的行为,其好处或者坏处并不确定而且很难量化,导致更多的人选择活在当下。作为供应链管理者,我们着眼长远,当下苦口婆心地劝说,每个人也许都会认可你的说辞和理念,但都不会真正行动。供应链旨在长远,但是长远未定,供应链管理者的在企业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给大家带来短期痛苦的悲观主义者,当大家都在为新产品上市摇旗呐喊加油鼓劲的时候,你却冷冷地质疑当初预测量是否能够完成以及描绘大堆库存卖不出去仓库爆仓的末日画面 ……
延迟享乐和垃圾分类
也许以上描绘的场景太过悲观,然后令人欣喜的是,积极的改变正在发生,这也预示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就像那个著名的强调延迟享乐的棉花糖实验所揭示的,未来充满变数,你会选择先吃棉花糖,还是晚点吃棉花糖呢?牺牲不必要的当下享乐、抗拒棉花糖的诱惑,藉由毅力“延迟享乐”,专注在长远的收获、坚持朝目标走下去,今天做的选择,将在明天带来回馈。现在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开展着的垃圾分类就是最好的印证,上有管理层(政府大力宣传)支持,中有管理制度(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入法,违者罚款200元)保障,下有专人(每个垃圾倾倒点都有专门人员指导和监控)监督。其实私底下还是有不少人吐槽垃圾分类,网上和朋友圈里拿垃圾分类开涮的视屏比比皆是就是最好的证明,毕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种短期行为的改变是痛苦的。然而作为一个日趋文明的进步社会,必须要有延迟享乐,功在长远的供应链管理思维,否则整个垃圾处理的供应链不但成本激增而且给环境治理带来无穷后患。